當前位置:摩登站>電視>歐美劇>

國外跳水節目面臨尷尬 競爭乏力轉型在即

歐美劇 閱讀(2.22W)

在中國看上去挺火的跳水節目,在海外的日子卻不好過。喬什: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大衛·鮑迪亞(美國跳水運動員)拿了跳臺冠軍,那時候,我們就想把跳水這個專案做成真人秀了。

國外跳水節目面臨尷尬 競爭乏力轉型在即

在中國看上去挺火的跳水節目,在海外的日子卻不好過。源於荷蘭的跳水節目《名人四濺》的版權至今已賣了16次,連比利時、阿根廷、黎巴嫩等國也都在製作跳水節目。不過,這些版本無一例外都面臨著難以繼續的尷尬局面。

比起國內對跳水節目討論的熱度,《名人四濺》在美國、英國等國家的影響力非常有限,美國著名主持人喬恩·斯圖爾特就在節目上評論說:“正如跳水比賽所要求的那樣,他們的節目反響與水花一樣,都被壓到了最小。”

節目現狀 收視偏低 競爭力不足

據《好萊塢報道者》以及《綜藝》等多家好萊塢媒體統計,現在在美國國內主流電視臺播出的真人秀競技類節目型別已經有超過10種,而其中收視率最穩定和口碑最好的,當屬目前FOX的《美國偶像》、NBC的《美國好聲音》、ABC的《與星共舞》。ABC電視臺的《名人四濺》根本無法與之形成PK的局面。

儘管《美國偶像》和《與星共舞》因為《美國好聲音》的異軍突起,收視被嚴重分流,但依然能保持過千萬人次的高收視率。而《名人四濺》的收視率僅有500萬人次,遠遠達不到效果。從網路視訊點選率和認可度上來看,《名人四濺》也難望其它真人秀節目的項背,連最基本的明星推廣也沒做到位。

ABC電視臺官方在自己的釋出會上不得不承認,《名人四濺》作為一檔真人秀節目並不成功,“我們本來希望能夠依靠它在真人秀領域分一杯羹,但是最後失敗了。”由於收視始終偏低,ABC電視臺至今未給出製作第二季的許諾。

對電視真人秀節目很有研究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學者克雷·卡福特直言《名人四濺》的引進就是個錯誤。他表示,一個節目模式至少要在兩到三個國家有成功的範例之後才會有好的效果,不能盲目引進。“跳水這項體育運動在很多地方根本不普及,並沒有太多吸引人的地方,節目失敗也是一種必然。”克雷·卡福特說。

體育明星 參與度不高

比起中國的《星跳水立方》和《中國星跳躍》的口水不斷,海外跳水節目的整體關注度一點也不突出。如果說王麗坤、周韋彤、劉雨欣等藝人通過跳水節目成功走紅,那麼在《名人四濺》這樣的節目裡,明星更多的就是走過場。

據英國版製作人吉爾斯·內維爾統計,在英國版《名人四濺》中,通過節目達到改變自我、改善事業的明星,根本不存在。“《名人四濺》在捧明星這點上,做得尤為糟糕。不管是英國版還是美國版,都沒有哪一個明星通過這個節目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明星也就是參加了一檔真人秀節目而已。”吉爾斯說。

和中國不同,在英國版和美國版的跳水節目中,明星運動員是最主要的參與者,觀眾熟悉的電視明星和電影明星反而不多。“運動員們很清楚,這檔節目對他們的個人提升很有限,所以從一開始就沒有很高的參與感。”據吉爾斯透露,這些明星所獲的酬勞並不高,絕大多數人就是來玩的,分文不賺。

所謂明星教練的噱頭,在英國版和美國版《名人四濺》中都遭遇到了重大滑鐵盧。英國跳水神童托馬斯·戴利和美國跳水王子洛加尼斯的高人氣也沒能挽救節目,兩位體育明星沒能為自己或節目帶來足夠的關注度變化。反觀中國,由田亮、張鐵林、李小鵬等文體名人混搭組成的跳水節目評委陣容,正面負面的話題都不少。

海外連線 無解癥結:跳不好看、時間太短

原本信心滿滿地把《名人四濺》從荷蘭引進到美國的製作人喬什·格林伯格接受記者採訪時言語中充滿了失望,“我原以為這樣新鮮的比賽有吸引力,可事實上從頭到尾這個節目就沒火起來過。”《》(以下簡稱FW):《名人四濺》收視效果不好,這是節目製作還是本身模式的問題?喬什·格林伯格(以下簡稱喬什):更多還是一個模式的問題。畢竟這個模式還是不成熟,之前只是在荷蘭有著一季的成功經歷,我們太操之過急了,沒有想過讓這個模式更加成熟一點後再進行引進。FW:引進它的初衷是什麼?喬什: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大衛·鮑迪亞(美國跳水運動員)拿了跳臺冠軍,那時候,我們就想把跳水這個專案做成真人秀了。每一次的《與星共舞》都有奧運選手的加盟,而且深受觀眾歡迎,我們也想這樣去借鑑。不過最後的效果是,我們太高估了跳水這項運動,至少美國觀眾對跳水,並不是那麼喜愛。

FW:你們最開始也想把《名人四濺》打造成《與星共舞》那樣的競技類節目?

原本信心滿滿地把《名人四濺》從荷蘭引進到美國的製作人喬什·格林伯格接受記者採訪時言語中充滿了失望,“我原以為這樣新鮮的比賽有吸引力,可事實上從頭到尾這個節目就沒火起來過。”

《》(以下簡稱FW):《名人四濺》收視效果不好,這是節目製作還是本身模式的問題?

喬什·格林伯格(以下簡稱喬什):更多還是一個模式的問題。畢竟這個模式還是不成熟,之前只是在荷蘭有著一季的成功經歷,我們太操之過急了,沒有想過讓這個模式更加成熟一點後再進行引進。

FW:引進它的初衷是什麼?

喬什: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大衛·鮑迪亞(美國跳水運動員)拿了跳臺冠軍,那時候,我們就想把跳水這個專案做成真人秀了。每一次的《與星共舞》都有奧運選手的加盟,而且深受觀眾歡迎,我們也想這樣去借鑑。不過最後的效果是,我們太高估了跳水這項運動,至少美國觀眾對跳水,並不是那麼喜愛。

喬什:是的,但事實上很難做到。畢竟跳水只是一瞬間的動作,不到20秒,而舞蹈可以跳上三分鐘,直觀感受上有著很大的差別。而且專業跳水比賽的花樣難度,讓我們明星的表演相形見絀,高下立判了。

FW:為什麼節目越往後收視率越糟糕?

喬什:跳水是一個高危專案,新鮮感很難繼續。第一期我們還能以選手的膽怯、溼身這些元素作為賣點和噱頭,但是到了後期,真人秀裡最核心的勵志元素,就完全出不來了。舞蹈節目可以展現一個人從不會到會的艱辛;歌唱比賽,也可以看到平民選手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的蛻變。跳水節目很難展現類似的變化。

FW:未來你還打算繼續做這檔節目嗎?

喬什:我們到現在也沒獲得ABC電視臺的續訂,現在看來希望不大了。風險太大了,第一季收視就是這個樣子,第二季度很難有好的突破。而且這個節目在成本上,絲毫不比別的節目低,做下去的意義不大。

解決之道 必須轉型 “跳水”不再是唯一

在海外跳水節目整體不給力的情況下,“跳水”已經開始成為海外製作人的“禁區”。

如今,不少國家的跳水節目都表示將在第二季的比賽中做出改變,與江蘇衛視的未來計劃類似,那就是打算轉向其它專案的體育競技,而不是隻盯著跳水。

澳大利亞版《名人四濺》節目的製作人就表示:“我們不想打造單一的跳水節目,所以我們也在嘗試新的內容。接下來的專案肯定需要更強的觀賞性。畢竟跳水整個過程太短暫,我們很希望把花樣游泳、藝術體操引入,不僅有美感,觀看的時間長度也會有一定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