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摩登站>電視>內地劇>

電視劇續集鑑定書:《金枝2》不講宮鬥

內地劇 閱讀(3.04W)

在《金枝欲孽》中,陳豪飾演的孔武是一位御前侍衛,而在續集中,他出演的角色是崑曲名伶“高流斐”。無論是含恨復仇的太妃,還是阿哥的奶孃、崑劇班的花旦,眾人的利害關係  都直接披露。但續集讓你看到新故事,即便吐槽也有鮮花送上,也比把雷人著稱的“老劇翻拍”有創造力。

電視劇續集鑑定書:《金枝2》不講宮鬥

視訊載入中,請稍候...

《金枝欲孽2》海報

《新編輯部故事》搞怪劇照

內地的鄭曉龍,TVB的戚其義,任何一部電視劇只要跟這兩個名字掛上關係,似乎口碑、收 都等於打上了保票。可如今,正在東方衛視熱播的《新編輯部的故事》,以及網路轉播的TVB新劇《金枝欲孽2》全中了“續集魔咒”,觀眾吐槽角色和劇情、風格,可經過本報記者採訪後,才 解到主創們為續集花費的心思不比第一部少,但新作改變不了觀眾的懷舊意識。狗尾續貂還是錦上添花,讓我們鑑定一番。

《金枝欲孽2》不講宮鬥講感情

續集鑑定

“如妃”遇到復仇妹妹

9年前,憑藉《金枝欲孽》中“如妃”一角將兩屆TVB視後桂冠收入囊中的鄧萃雯,在續作中她成為“唯一一個留下來的女人”。新加入的伍詠薇飾演如妃的妹妹宛琇,和鄧萃雯原本一起參加選秀,如玥病倒而宛琇被選中,可惜沒過多久乾隆就駕崩了,如玥被繼任帝位的皇子選中成為後來的如妃,而成為淳太妃的宛琇一直對如妃懷恨在心,認為當日她是裝病,在後宮散播種種不利於如妃的謠言。淳太妃是第一部中的虛構角色,因而“金枝欲孽”系列是同一年代中,同一座宮牆內,一前一後發生的兩段故事。

角色鑑定

小主都不見,如妃挑大樑

《金枝欲孽2》除了鄧萃雯繼續出演如妃,其他角色都大換血。在《金枝欲孽》中,陳豪飾演的孔武是一位御前侍衛,而在續集中,他出演的角色是崑曲名伶“高流斐”。在整體搭配上,雖有鄧萃雯、伍詠薇、蔡少芬挑起大梁,葉翠翠、簡慕華、苟芸慧雖有知名度,在TVB也僅屬三線演員。網

友“豆沫醬”說:“陳豪、關禮傑、黃德斌的男角配置已經毫無驚喜,又沒了第一部裡黎姿、張可頤、佘詩曼三位花旦和戲骨林保怡,《金枝2》的陣容輸了一大截。”觀眾寄予厚望的如妃一上場就是個“老好人”,連鄧萃雯也承認“表演幅度沒第一部大”。

劇情鑑定

宮鬥戲份弱,線索變繁複

9年前,《金枝欲孽》掀起了中國電視劇“宮鬥”熱潮。劇情從宮中選秀展開,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勾心鬥角,緊緊圍繞“爭寵”這一個主脈。《金枝2》開篇由“宮中謠言”啟幕,主角配角齊登場。無論是含恨復仇的太妃,還是阿哥的奶孃、崑劇班的花旦,眾人的利害關係

都直接披露。許多觀眾表示一集看下來資訊量太大,有接受不及的混亂感。網友“田苗seo”說:“看了兩集《金枝2》,真心沒看懂,難道是我的智商跟不上這部劇的節奏?”這部宣揚“情”字的《金枝2》,似乎少了話題性。監製戚其義直言:“我們不去做宮鬥,而是說感情說謠言,因為上一集鬥盡了,這次可以告訴大家,不會死很多人。比起實際行動,利用語言去傷害一個人,有時更加恐怖,此外我們還想講的是,偶爾的美麗謊言才是生存之道。”

風格鑑定

崑曲增氣氛,服飾很節儉

劇集使用了大量崑曲、崑劇做背景,讓整部劇增加了文藝氣息。看過《金枝欲孽》第一部的觀眾大都對劇中妃子們華麗麗的戲服念念不忘,“如妃”鄧萃雯每每登場都無異於一場“清宮服裝秀”,完全符合“金枝玉葉”的尊貴身份。相比較之下,《金枝欲孽2》服飾清淡素雅,加上三位女主角都有不能張揚的理由:如妃要低調,宛琇是太妃,湘菱是奶孃。網友說:“第一部精美養眼的華服哪去了?全劇要走節儉風了嗎?”實習記者徐揚

《新編輯部的故事》不拼幽默拼話題

續集鑑定

《人間指南》改版成《WWW》

兩版《編輯部的故事》都從雜誌社危機展開。1991年《編輯部的故事》中的《人間指南》雜誌社,因為雜誌銷量低迷馬上就要分崩離析,馬列主義老太太牛大姐、精於算計的小市民餘德利、頗有理想主義情懷的文藝女青年戈玲、文化小痞子李冬寶,各顯其能爭當主編。20多年後,《新編輯部的故事》中,《人間指南》只有戈玲還在堅守,改版為時尚雜誌《WWW》,雜誌社也搬到了寬敞明亮的寫字樓。

角色鑑定

人物大換血,年齡跨度大

《新編輯部的故事》角色設計只保留了戈玲,“續集頭銜”看起來名不副實。21年前,戈玲是編輯部中新潮思想的代表人物, 年後她與李冬寶結婚後再離婚,出任主編奉行中庸之道,對娛樂炒作採取保守態度。除此以外全是“新人”,“劉向前”是老版中編輯劉書友的兒子,熱衷“拍馬屁”;號稱“一代情聖”的80後

攝影師黃海波;時尚御姐的陳好雖然時裝風格百變,但當她用山東口音大唱“大海呀大海……”依然雷。井柏然出演的90後何澈澈撐起了全劇萌點。劇方想要吸引更廣泛觀眾群的意圖非常明顯。

劇情鑑定

話題跟熱點,不忘植廣告

眾編輯一進《WW 》新辦公室就開啟電視,黃海波感嘆:“喲,是雲電視呀!”隨後陳好立即吐槽:“你搞得像廣告植入一樣。”導演鄭曉龍讓主演們“戲中戲”調侃電視劇廣告植入,有觀眾覺得幽默,但大多數人覺得手法生硬。對此鄭曉龍解釋說:“我可以選擇更主流、更被觀眾喜歡和接受的傳統表現形式,但我還是想有點變化,喜劇就得讓觀眾笑,還不能僅是會心一笑,得是撲哧一笑。”鄭曉龍表示:“我們的話題是很現實的,比如世界末日、明星炒作、幸福指數、鑑寶收藏、選秀熱、上市熱、學區房、女人整形等。有了這些極具討論性的話題,即便有人說我們胳肢人,觀眾仍會產生共鳴。”

風格鑑定

臺詞順口溜,表演很誇張

老版《編輯部的故事》1991年播出,在網上有“拓展我國電視劇美學品格”的說法。小人物的小心思活靈活現,臺詞幽默,表演方式還是傳統的生活劇形式。《新編輯部的故事》頻頻出現誇張肢體動作、順口溜式的長篇對白。觀眾“王小芊”就說:“陳好和黃海波,完全是在演話劇。情景喜劇要不要這麼誇張?”

更多觀眾開始在網上“懷念”老版演員,“我記得葛優剛拿起搪瓷杯、吹熱氣,我就憋不住要笑。”

鑑定結果續集總比翻拍強

換一批“偶像派”重演《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亦或《編輯部的故事》、《金枝欲孽》“老角色”演新故事,當翻拍與續集在熒屏上同時段“對打”,你會將遙控器停在哪一部?

請注意,無論是《新編輯部的故事》,還是《金枝欲孽2》,雖然吐槽的聲音此起彼伏,但這其中依舊不乏支援言論,而支持者大多數是劇評人、媒體人,“鄭曉龍步子跨太大,觀眾不一定跟得

上。”《新編輯部的故事》前幾集劇情中,“名人求罵”博新聞,過氣明星整容上位,娛樂圈中人心知肚明的營銷方式一一被揭露。一旦劇情涉及某位明星、名人時,臺詞會冒出:“你說的是那個誰嗎?”讓人會心一笑。《金枝欲孽2》擺脫第一部的“露骨宮鬥”,雖然講感情的劇情看起來並不解氣,但這才是跟現實社會接地氣。劇中大段落崑曲使用,是劇作方營造深宮幽怨意境的精心之舉,但這也不是每一位觀眾都能理解的。作為大眾藝術的電視劇,走這麼一步棋,險!但續集讓你看到新故事,即便吐槽也有鮮花送上,也比把雷人著稱的“老劇翻拍”有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