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摩登站>明星>港台星闻>

曝50岁张曼玉与小15岁男友逛超市 盘点其坎坷情事

港台星闻 阅读(4.74K)
曝50岁张曼玉与小15岁男友逛超市    盘点其坎坷情事

刚于九月二十日踏入五十岁的Maggie张曼玉,自近年转战乐坛,间中站台演出外,其余时间除了享受跟年轻十五年男友Adrian的拍拖生活外......

刚于九月二十日踏入五十岁的Maggie张曼玉,自近年转战乐坛,间中站台演出外,其余时间除了享受跟年轻十五年男友Adrian的拍拖生活外,亦会到超级市场购物。就当日超市所见的Maggie,虽然瘦骨如柴,但仍然一脸容光焕发,相信都是拜爱情滋润所赐。
1998年底,张曼玉与法国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结婚,在巴黎度过了一段不同于在香港做明星,却十分自由快乐的时光。然而不久后为拍摄电影《花样年华》和《英雄》,张曼玉前后两年归国拍戏,与丈夫长期分居是感情转淡的客观因素,加上其喜爱自由的性格,最终在2002年宣布离婚,结束了三年半婚姻。由于这一时期张曼玉与梁朝伟的绯闻传得沸沸扬扬,张曼玉通过泽东电影公司对外公开离婚声明,强调与第三者无关。不久后张曼玉与前夫阿萨亚斯再度合作电影《清洁》,一举夺得戛纳影后。此后张曼玉曾表示没有再婚打算。
自在,自由。
“我不想让大家觉得:张曼玉始终只是一个样子,没有感情,没有渴望,没有失败,只是完美地走来走去。好像《清洁》里的Emily根本不是一个美女人,甚至也不是一个好女人,但是她身上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让我着迷。我希望拥有粗糙但强大的力量,胜过虚伪的美丽。”——2007年《时尚芭莎》专访。
“与其说她是个传奇,不如说她是认真生活的真女人。在镁光灯的追逐下,她一次次在人生转折点选择放弃,找回那个更自由、更洒脱的自己。”——2012年《悦己》专访。
张曼玉常年辗转居住于香港、伦敦、巴黎和北京四座城市,通晓中、英、法三国语言。对她而言,电影只是真实人生的一部分,那份热忱并非来自于一箩筐各式各样的大奖,她不愿把那变成自己的束缚,变成纯粹的工作任务。相比之下,自在惬意的生活才是核心。自2004年荣获戛纳影后,大制作接踵而至,张曼玉却都一一婉拒,在事业巅峰期选择了息影。在她看来人生不应该只有拍戏:“四十岁后我突然多了些人生思考,觉得人生不应该只有拍戏。每天待在片场里,外面发生什么都不知道,像个白痴一样。我觉得是时候应该停一停,去真正感受生活,丰富自己的见识和兴趣。我现在基本是想到什么,就会尽量去满足自己,什么都想尝试,感受更广阔的世界。”

2013年11月,张曼玉做客金马奖五十周年大师讲坛时做了个比喻:“我觉得人的一生可以有三条命。如果我演戏演到70岁,那只是一世人。如果还做剪辑呢?又做音乐呢?这样是不是比我演戏演到死更好?”只因为“演了无数次别人,终于可以做一回自己。”2004年迄今的十年里,除却零星客串,张曼玉没有主演过任何新戏。随之而来的是两次新尝试:一是跨界引领时尚设计,二是完成早年没有实现的音乐梦想。

刚于九月二十日踏入五十岁的Maggie张曼玉,自近年转战乐坛,间中站台演出外,其余时间除了享受跟年轻十五年男友Adrian的拍拖生活外......

梦想,勇气。
息影后的张曼玉跟随独立音乐人玩起了摇滚,无论是作词还是作曲,这种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她看来充满乐趣。事实上音乐更早于电影成为张曼玉的梦想,却始终未能如愿。直至2003年拍摄电影《清洁》,张曼玉在音乐人的鼓励下主唱了四首英文歌曲,由此开启了音乐之旅。此后张曼玉一直与各地独立音乐人寻找适合自己的音乐,2012年10月首次借助《VOGUE》 庆典晚宴现场献唱了自己创作的《Visionary Heart》(幻影之心),以朋克曲风向外界宣告了跨界音乐的决心。至于外界对其发型凌乱抑或身材消瘦的说辞,张曼玉虽未一一回应,但曾表示“好的坏的都是做自己”,她说欣赏麦当娜,因为对方“敢于做自己,不断向前走,不怕别人说什么。”

然而比起加盟时尚界的一帆风顺,跨界音乐有些出师不利。2014年5月1日,张曼玉带着后朋乐队,以摇滚曲风、纷乱发型以及沙哑低沉的嗓音登上舞台,彻底抛开那个“菲林里红毯上的优雅女神”,践行她在金马讲座的誓言:“我想先演好张曼玉这个角色,自己没有弄好自己,张曼玉是谁我都不知道。”然而开唱后争议四起,除却首场出现走音而备受批评,颠覆形象的行为亦被些许人斥为明知后果的出丑。但张曼玉在第二场北京演出即诚恳表态:“我会努力”、“我不想停”。毫无疑问,这是张曼玉在功成名就后的一次自我归零。于她而言,过去的荣耀已成过去,此后的张曼玉更想变身一位乐坛新丁,如同当年那个“演了20部电影还被叫花瓶”的影坛新星,迎着未来可能的一切批评挑战,因追逐梦想而无悔。

刚于九月二十日踏入五十岁的Maggie张曼玉,自近年转战乐坛,间中站台演出外,其余时间除了享受跟年轻十五年男友Adrian的拍拖生活外......

年龄不是问题
2010年,张曼玉在威尼斯电影节接受新浪专访
时谈到对于年龄的看法:“亚洲人比较介意老这件事。我小时候在英国长大,然后在巴黎生活了十年,那里的人没有这种观念,所以我吸收了一些他们的想法。老不是一个问题,只要你做着自己喜欢的东西,每天有意思,就没有20岁或40岁的问题。但是回来亚洲就会有这些压力,会听到别人说,哇,这么老了!当然中国人很介意老,可是这是不好的。每个人都会老,为什么非要年轻、没有皱纹才算是美呢?人不是一定要美,而是要有意思,做人做事有意思。我觉得美不是一切,它很浪费人生。美要加上滋味、加上开心、加上别的东西,才是人生的美满。”记者陈弋弋则称张曼玉时时不介意皱纹存在的大笑,“把美给打败了。”
张曼玉是华语影坛获奖最多的演员,曾塑造“金镶玉”、“李翘”、“苏丽珍”等多个名留影史的经典角色。风格涉及千差万别的性格形象,如《旺角卡门》中的清纯可人、《滚滚红尘》中的书卷气息、《爱在别乡的季节》中的挣扎压抑、《双城故事》中的清新淡雅、《阮玲玉》中的绝望悲戚、《新龙门客栈》中的风骚泼辣、《东方三侠》中的豪爽帅气、《青蛇》中的妖娆魅惑、《东邪西毒》中的悔恨落寞、《甜蜜蜜》中的世俗真挚、《宋家皇朝》中的严肃庄重、《花样年华》中的雍容典雅、《英雄》中的冷艳孤高、《清洁》中的颓废坚强等。这些特色各异的角色展现了她宽泛的戏路和极强的可塑性。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张曼玉能在银幕上将中国与西方、古典与现代形象都完美诠释。
张曼玉是一位不依靠好莱坞商业势力而立足国际影坛的文艺演员。2004年11月14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文章《Why Isn't Maggie Cheung a Hollywood Star?》(为什么张曼玉不是好莱坞明星),文中张曼玉对于曾经谢绝《007》、《X战警2》等好莱坞电影邀约给出如下理由:“如果我开始拍这样的电影,他们不会以我为荣,我会觉得自己好像在欺骗他们——而我们有13亿人......有比拍好莱坞电影更值得我骄傲的事情去做。”2007年4月10日,苏格兰《独立报》刊登专访《为何这位亚洲明星离银幕而去》。文中提到张曼玉少时在英国求学遭受排外和歧视,她说那是她感觉很疏离的时期:“我变得非常自卫并对自己的文化产生防卫意识,直到现在仍是如此。我接到过一些陈词滥调的中国角色的好莱坞电影邀约。这些我都不会接受,因为如果我真的拍了,我会觉得背叛了自己的人和自己的文化。”